第一课-卢卡奇的现实主义文论 丨杨宁学堂
生平与著作
1885年生于布达佩斯
1906年 格奥尔格·席美尔《货币哲学》 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1914年——1917年
1923年 《历史与阶级意识》
1971年 死于癌症
1963年 《审美特性》
《现代戏剧发展史》
《心灵与形式》献给伊尔马
《小说理论》
一、物化批判与总体性辩证法
1.理论资源
1)卡尔·马克思——商品拜物教
《1844手稿》异化概念
黑格尔 对象化 肯定性
马克思 对象化 异己性力量控制了主体
劳动异化的四个方面 劳动者与劳动对象(产品)的异化
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否定性)
劳动与劳动者的异化(人类本质)
人与人关系的异化
2)席美尔
《货币哲学》
我们用货币去标识一切事物之间的差别
所有不能被折合为货币的东西全部取消不算
3)马克思·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大的牢笼,靠着精密计算的机械性的大的机器。
靠精密的计算与合理性原则
2.物化批判的两个维度
1)理性批判
现代社会与前现代社会的本质区别:商品形式的普遍化——一个物化的社会
物化社会的产生:现象必须要回到历史中去——劳动分工——劳动者变得机械化,原子化
劳动分工导致了人的物化,物化是一个环节,而不是最终形态
物化 劳动对象被分解
只有量的差别(劳动时间),没有质的区别
因为时间能被计算,因此所有劳动者都觉得合理,但实际上劳动者在被剥削。——最终人的意识被物化。
2)历史哲学
物化的突破点在于无产阶级(被压迫得最深)——物化只是历史发展中的某个环节
3.总体性辩证法
整体性思维——跳出眼前的片段化现实,来去从整体上观照这个社会系统,才能意识到你处在一个物化的状态当中
审美——审美思维最重要的是整体性思维
艺术——反映社会总体性的现实本质,而非片段
——通过片段来体现总体
二、现实主义文论
1.理论基础:反映论
1)艺术起源:巫术(本质模仿)《金枝》
艺术的两个方面 对现实生活的认识 总体性原则
激发人的思想感情
2.现实主义理论核心:典型论
柏拉图 典型 理念
卢卡奇 典型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共性(必要的):但不能脸谱化(类型化)
个性:不能用局部代替整体
3.理论原则:总体性
艺术作品不仅要反映客观现实,还要反映社会历史及其发展
批判形式主义(席勒)文艺作品要否定日常生活,以获得对日常生活的超越。 形式主义只表现了现实的一个碎片
批判自然主义(左拉) 只把握了外在形式,没有把握到总体性
三、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
1934年~1938年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论争
《表现主义的伟大衰亡》《现实主义辩》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的争论(布莱希特,本雅明 vs 卢卡奇)
1)主客观统一
批判太过主观或太过客观的作品
2)反映社会总体性,揭示社会发展规律
表现主义往往是碎片化的反映社会现实
3)现实主义作品要创造典型
4)现实主义对现实是参与性,介入性,现代主义是冷静旁观的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