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的几次转向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11月 25, 2023 1. 本体论到认识论转向 本体论是追问本质,而从笛卡尔以来,从探讨是的否有本质的问题转向是否能认识本质。探讨人能认识哪些,不能认识哪些,人认识的边界在哪里?认识何以可能。 2. 认识论到语言论转向 先不探讨人能认识什么,先探讨人能表达什么,表达不了的东西我们就不要说,只关注能表达的东西。 取得連結 Facebook X Pinterest 以電子郵件傳送 其他應用程式 留言
第十一课-霍米巴巴的混杂性理论与身份问题丨杨宁学堂 11月 11, 2023 赛义德 从中西方二元对立解构中发现,东方是被西方建构的结果 斯皮瓦克 关注第三世界女性 霍米巴巴 西方文化霸权可以从内部瓦解 生平与著作 1949年出生于印度孟买 1970年孟买大学毕业 1974年牛津大学硕士学位 博士师从伊格尔顿 2001年哈佛大学 2002年中国清华大学演讲 2010年北京大学演讲,与杜维明对话 1994年《文化的定位》论文集 主编《民族与叙事》 合编《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世界主义》《赛义德:继续对话》 一、霍米巴巴后殖民理论资源 1.对法农,赛义德的质疑 1)法农1952年《黑皮肤,白面具》(还有著作《全世界受苦人》) ——《黑人与精神病理学》 ——黑人——精神分裂者—— 自卑,想成为白人 被白人所建构 ——霍米巴巴《质疑身份》 ——体现出殖民话语的不稳定性(你没有办法将一个他者变成自己,但是你又依赖他者建构自己) ——身份不是单向认同,而是异化(主奴辩证法) 2)赛义德 东方:被建构的概念——二元对立思维 2.精神分析:拜物教 佛洛依德《性学三论》 ——恋物、拜物现象——欲望对象 恋足:儿童时期的性经验——女性为什么没有性器官,将足作为女性性器官的代理 ——对差异的补偿(弗洛伊德观点),形成恋物 3.福柯的话语理论、德里达的解构理论 1)福柯 陈述 永远无法抵达对象(能指永远无法抵达所指) 陈述实为建构 2)德里达 书写 线性(时间性)的,不断回溯修改 文本不存在一个原初意义 二、后殖民话语的混杂性(杂交)问题 1.混杂性的提出 1984年《作为奇迹的符号》 ——印度传教士的回忆录 ——印刷的《福音书》(分发到印度穷苦人民手中)是整个殖民体系中规划的一部分,福音书被反诉诵读证明殖民的成功,使得传教士写下这段回忆 ——对基督教的接受是有选择性的接受(不接受耶稣是欧洲人,不领圣餐) ——殖民文化的输出从来都不是单向的,是混杂的。 殖民文化没有单向的灌输,只有选择性的接受 《黑暗的心》 航海技术探讨 符号:英语书——“拜物” 1)殖民话语的混杂性问题 混杂:不同文化在互相接触的过程当中,一定是一种相互渗透的过程——瓦解了赛义德所说... 閱讀完整內容
第一课-卢卡奇的现实主义文论 丨杨宁学堂 11月 11, 2023 生平与著作 1885年生于布达佩斯 1906年 格奥尔格·席美尔《货币哲学》 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1914年——1917年 1923年 《历史与阶级意识》 1971年 死于癌症 1963年 《审美特性》 《现代戏剧发展史》 《心灵与形式》献给伊尔马 《小说理论》 一、物化批判与总体性辩证法 1.理论资源 1)卡尔·马克思——商品拜物教 《1844手稿》异化概念 黑格尔 对象化 肯定性 马克思 对象化 异己性力量控制了主体 劳动异化的四个方面 劳动者与劳动对象(产品)的异化 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否定性) 劳动与劳动者的异化(人类本质) 人与人关系的异化 2)席美尔 《货币哲学》 我们用货币去标识一切事物之间的差别 所有不能被折合为货币的东西全部取消不算 3)马克思·韦伯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大的牢笼,靠着精密计算的机械性的大的机器。 靠精密的计算与合理性原则 2.物化批判的两个维度 1)理性批判 现代社会与前现代社会的本质区别:商品形式的普遍化——一个物化的社会 物化社会的产生:现象必须要回到历史中去——劳动分工——劳动者变得机械化,原子化 劳动分工导致了人的物化,物化是一个环节,而不是最终形态 物化 劳动对象被分解 只有量的差别(劳动时间),没有质的区别 因为时间能被计算,因此所有劳动者都觉得合理,但实际上劳动者在被剥削。——最终人的意识被物化。 2)历史哲学 物化的突破点在于无产阶级(被压迫得最深)——物化只是历史发展中的某个环节 3.总体性辩证法 整体性思维——跳出眼前的片段化现实,来去从整体上观照这个社会系统,才能意识到你处在一个物化的状态当中 审美——审美思维最重要的是整体性思维 艺术——反映社会总体性的现实本质,而非片段 ——通过片段来体现总体 二、现实主义文论 1.理论基础:反映论 1)艺术起源:巫术(本质模仿)《金枝》 艺术的两个方面 对现实生活的认识 总体性原则 激发人的思想感情 2.现实主义理论核心:典型论 柏拉图 典型 理念 卢卡奇 ... 閱讀完整內容
美学原理课程笔记索引 | 杨宁学堂 11月 25, 2023 关于美学的相关问题 关于美学的前提问题 历史与逻辑统一问题 本体论问题 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 主观派、客观派 西方哲学的几次转向 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向 认识论向语言论转向 康德之后的美学研究思路 心理:弗洛伊德 社会:马克思 后意识形态时代 意识形态概念的历史 意识形态概念的内涵 审美与意识形态 阶级与审美趣味 艺术的本质是什么? 传统艺术本质论 (本质主义) 现代艺术本质论 (反本质主义) 艺术边界问题 閱讀完整內容
留言
張貼留言